新質生產力的南都電池答卷:加快打造零碳儲能產業
新質生產力的南都電池答卷:加快打造零碳儲能產業
2023年9月“新質生產力”概念首次提出,在全國兩會期間“新質生產力”寫入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成為熱詞……
多年來,南都電池電源從“新”出發,用技術之新、產業之新、人才之新,推動新能源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,不斷踐行新質生產力。
什么是新質生產力?
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力質的躍遷,就是以“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”的生產力。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,符合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,也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、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。
加快打造零碳儲能產業
綠色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“底色”,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。
自成立以來,南都電池為全球用戶提供了高效、安全、綠色的儲能產品和解決方案,并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運營全過程,從產品設計、制造、應用到回收,實現全過程綠色、節能、環保,厚植新質生產力的綠色底色。
“公司的四大生產中心,都使用了光伏+儲能電站所提供的綠電。目前,公司共安裝光伏18.9萬平方米、配置了總容量35MWh的儲能系統。”南都電源社會責任部專家鄒亞美介紹,公司持續打造綠色環保的生產環境,擁有多家國家級綠色工廠,并一直堅持通過技術創新、現代化管理等手段,持續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。
新質生產力也是資源節約型的生產力。南都電源除了通過綠色制造促進儲能產業的低碳可持續發展,還通過循環產業鏈降低儲能系統制造對自然資源的消耗。
公司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,已打通從南都蓄電池制造、系統集成、運營服務到資源回收的全產業鏈,構建了生態循環體系。
“公司采用線上、線下相結合的渠道,有效整合并建立了廢舊南都蓄電池回收網絡體系,強化了南都蓄電池的流向管理。”鄒亞美說,“通過公司鋰電再生、鉛電再生的綜合利用平臺,目前廢舊鋰南都蓄電池綜合循環利用率達98%以上,鉛回收系統金屬回收率達99%以上。我們的產品獲得了第二次生命,也降低了對自然資源的開采消耗。”
她指出,相比原生鉛,公司每生產一噸再生鉛可節約標煤60%、節水50%、減少固體廢物60%、減排二氧化硫66%;每生產一噸回收碳酸鋰,可比原礦節水100%,減排蒸汽87%。
碳足跡,是產品或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,全面展示了企業、產品碳排放的方式。摸清自身的“碳家底”后,南都電源制定實施了更有針對性的碳減排方案。
公司來源于上游供應鏈的碳排放占比較大,南都電源便建立并實施了供應商綠色評價準則,要求供應商開展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,將供應鏈企業的減排表現納入采購考核或對其設定減排目標。
因在推動供應鏈降碳方面取得顯著成效,公司上榜了CDP“2023供應商參與度A級名單”,顯著高于全球、亞洲和行業平均水平“C級”,證明了公司在推動整個價值鏈氣候行動中,取得了良好成效。
南都電源還以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,構建儲能產業新質生產力。南都液冷儲能系統采用智能溫控技術,能根據工況情況動態調整能耗,進一步提升系統能效,可實現動態降耗15%。
儲能產業既是解決新能源并網的有效途徑,也是打造綠色低碳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以南都電源提供全系統集成設備的雷州英利儲能電站為例,電站每年可上網電量超2億度,相當于12萬居民全年用電量,節約近7.2萬噸標準煤,可減少污染排放約23.7萬噸二氧化碳。
截至2023年底,南都電源儲能產品出貨量已超過60GWh。這些產品按每日充放電一次計算,相當于每天能節能1.71萬噸標煤,減排3.49萬噸二氧化碳,種樹191萬棵,持續為零碳地球助力。
未來,南都電池將繼續加快落實零碳舉措,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有力保障,實現企業和環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。

